ZAKER 科技 5 月 1 日訊,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巨頭,蘋果終于在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發布了第二財季財報。一如此前分析師的預料,疫情沖擊下 iPhone 的銷售還是受到了影響,過去一個季度營收 290 億,創四年同期新低。
而作為蘋果的新方向,蘋果的服務收入卻繼續迎來新高,第二財季營收達 133.48 億美元(約合人民幣 942 億元),同比增長 16%,營收占比首次超過 23%。與之相比,百度 2019 全年營收也就是 1074 億元。
在過去,我們可能會爭論蘋果到底是一家軟件公司還是硬件公司,但現在,蘋果似乎正在努力成為一家互聯網服務公司。
去年 3 月,蘋果舉了一場「服務」產品發布會,一口氣推出了新聞訂閱、信用支付、游戲訂閱和流媒體四大服務。
更早之前,高盛在 2016 年就指出蘋果已經開始試圖從硬件收入增長,轉向服務收入增長。
轉變的背后,一方面是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可預見的天花板。
2017 年,手機廠商發現,智能手機的大盤已經開始下跌了,但整個市場承認還要等到 2018 年。
反映到蘋果身上的時間還要更早,iPhone 出貨量在 2016 年就出現了生平第一次下滑。
而另一方面,蘋果過去總能在行業碰到天花板前,提前顛覆消費電子行業,從 Mac 到 iPod 再到 iPhone。
但在 iPhone 之后,蘋果推出最重要的產品就是 iPad。iPad 很好,但平板電腦的市場并不好,更大屏幕的手機一直在擠占平板的生存空間。
此外還有蘋果的其他產品(可穿戴、智能家居以及配件產品),截至今年第二財季營收已達 63 億美元,高于上年同期的 51 億美元,但這些生意的規模和成長速度大概無法滿足現如今的蘋果。
當然,蘋果還有一個選擇—— AR 眼鏡和汽車。
但沒有一家公司可以保證一直成功,蘋果也不能。在此之前,用服務收入抹平甚至超越 iPhone 收入下滑帶來的影響,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。
ZAKER 科技出品
文 / 江冬冬